性质 同吃同住做项目
工作营是一种志愿者活动。20-30名志愿者在营地中(麻风病康复村和周围社区)通过长达一至三个星期(春季/夏季长假,劳动/国庆节,周末等)的同吃同住,一起从事项目,例如工程建筑(如引水、建厕所、建房屋等)、教育、心理、联谊、家政、社会倡导等活动。
不是志愿“服务”
工作营不是志愿“服务”。也不是“贡献爱心给社会弱势群体”。
营员们在营地居住一段时间,和营地的居民一起生活,一起劳动。
慢慢地,记住彼此的脸,熟悉彼此的性格,再到熟悉彼此的人生经历。
渐渐地,认识和理解每个人的不同。互相尊重这些不同。
然后,产生人和人的纽带。
“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关系,变成了“我”和“你”。
这里产生心志,成为创造新的价值的力量。
工作营的营地——麻风病康复村
> 麻风病是可治的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的传播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避免麻风病带来的残疾。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联合药物疗法(MDT),让麻风病可以得到更快速的治疗(6个月至2年)。此治疗方法可以让最严重的病例都会在短至几天长至几周内失去传染性。
> 对麻风病的歧视和隔离
在以前,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麻风杆菌导致患者在身体上出现变形,这种变形是不能恢复的。缺乏麻风病科学知识的人因此歧视麻风病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很多麻风病患者/康复者和其家人只是因为与“麻风病”有关系,就被剥夺了一般人可以享有的教育、结婚、就业等权利。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大部分国家,患过麻风病的人无论是患者或者康复者,都被隔离在山区或岛屿等偏远的地方。即使他们病愈也不能回家,因为社会对麻风病的误解和歧视仍然存在。现在的麻风病康复者承受着高龄、缺医少药、歧视以及孤独的困扰。
> 康复村的条件
生活环境、基础设施:
|
大部分康复村的房子都是60年代左右建的,需要修理或者重建。部分康复村没有自来水,电,厕所,厨房等基本生活设施。
|
经济
|
村民们基本上都依靠政府提供的生活补贴。他们很难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
|
健康
|
开发有效的治疗办法前,麻风杆菌所引起手、脚、脸等部分的变形。部分康复者因此失去自理能力。也因为高龄化,很多村民患成人病,但是不能承担医疗费。
|
社会
|
大部分村民治好麻风病之后也不能回家,因为视和偏见仍然存在。有些村民已经几十年没有和家人、朋友联系。
|
心理
|
歧视和偏见所导致的缺少与外届(包括家人、朋友)的接触,让有些康复村村民失去信心和希望。他们只等待死亡的来临。
|
工作营带来康复村的变化
>
|
生活环境、基础设施
工作营期间,我们的志愿者住在康复村,并通过自己的体力劳动,如和水泥,挑土,砌砖等,亲自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例如,房子、自来水、厕所、厨房、水泥路等。
|
|
|
>
|
经济
志愿者的行动引起当地媒体的注意,更多的当地慈善机构、企业、个人等开始支持康复村,例如,大米、油、资金、煤气、热水器等设备等。
|
|
|
>
|
健康
除了做工程项目之外,志愿者们还为失去自理能力的村民们做家政,如洗头,洗澡,剪指甲,按摩,洗衣服,打扫房子等,轻减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上的对麻风病后遗症(麻木等)的负担。
如有村民患病,需要医疗费的情况,JIA为了保证公平性,不做用机构名义的医疗募捐,而志愿者在自己的责任下在个人名义上发起医疗募捐。
|
|
|
>
|
社会
志愿者在康复村里面的存在发挥对周围社区居民最好的除去对麻风病的恐惧的启发作用。平时避免访问康复村的周围居民因为对志愿者的好奇心来到康复村,就看到志愿者和村民同吃同住的现实,加深对麻风病的理解。
|
|
|
·
|
在麻风病康复村周围社区开展麻风病科学知识的宣传。消除人们对麻风病的偏见和歧视,争取人们对康复者的理解和接受。
|
|
|
·
|
通过志愿者在同一个康复村的持续性的行动,引起当地社会力量的关注,例如政府、医院、媒体、企业、慈善机构、周围居民等,一起支持康复村。
|
|
|
·
|
随着上述的社会上的变化,村民家人开始访问康复村。康复村村民也偶尔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几十年以来第一次回家看望亲人。
|
|
|
>
|
心理
通过工作营中的相处,志愿者和村民建立起亲友般的关系。一起喝茶,聊天,吃饭,干活是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甚至更深入的互相影响价值观的关系。村民们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坚强的精神,影响年青人的成长。
|
|
工作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