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JIA南宁地区即将毕业的协调员到湛江地区2个康复村营地开展了“毕业生工作营”。在步入社会之前,他们选择去康复村,背后有什么思考,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今天与你分享廉江石岗嶂毕业营背后的故事。

2019年6月廉江石岗嶂工作营合影
前段时间看到大家都在QQ空间发毕业照,我还没什么感觉,直到在工作营的毕业生晚会上拿到了毕业证书,陆续办理离校手续,才意识到今年是我要毕业了。如果说这四年有什么收获,那一定和工作营有关。
七八月份夏季工作营开展的时候,很多毕业生已经在工作了,我们几个毕业生决定在毕业答辩结束之后去开展工作营,这个时间段有空去参营的也大多是毕业生,于是我们叫它“毕业营”。最开始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我们几个人几乎是“说走就走”的方式决定要开营,这也是工作营吸引我的原因之一,在这里有一群人,可以在你想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无条件和你站在一起。
考察
工作营前考察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们是去湛江地区的康复村,我们都没有去过这个村子,只能参考以前的资料,我们对进村路线、村子和村民的情况一无所知,不巧石岗嶂康复村去年搬迁,湛江地区已经有一年没去这个村子开展工作营了,所以我们没有新的资料用于参考,相当于去一个未曾开营的康复村,这让我们感到有些兴奋,也有一些紧张,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出发了。
湛江地区营员营员阿肥在考察过程中给予了很多帮助,他和我们进村,向村民介绍我们,把我们安顿好之后才匆匆赶回学校了。村民见到我们来,都很高兴,从家里出来迎接我们。虽然对彼此来说都是陌生的面孔,但并没有感到疏远,村民热情地带着初来乍到的我们去找休息的地方,帮我们检查水电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帮我们修电路,还有村民二话不说搬出了自己家里的电磁炉给我们用,只因为我们和以往的营员有着共同的名字——“家工作营的大学生志愿者”。

和村民看电影
在这个新建的村子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所以我们计划做家政项目,能够把村民需求通过陪伴来实现。很高兴一路上我们的默契那么长,有时候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想说的话,很多想法都是一拍即合就通过了,筹备过程节省了很多时间。虽然偶尔也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但是都积极沟通解决方法,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相处模式,我倍感珍惜。
开营前
考察结束之后,开始筹备项目和招募营员。这个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我们面向所有的工作营地区招募营员,但是我们发现,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人想要参加毕业营,直到开营前半个月,报名人数都没有达到目标人数的一半,我们召开紧急会议,一度开玩笑称就此解散,就当做去访村,但是心里面还是有不甘的。我们认为可能是参营时间太长,不得不缩减了开营项目和天数,做好了开展一期迷你营的准备。
最终我们确定一共有12个志愿者参加我们这期工作营,11人来自南宁,1人来自海口,其中包括一位是新营员,这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营中
我们12个人挤在一排位置上,说说笑笑,吵吵闹闹地度过了火车上漫长的六个小时,一路上的欢声笑语,此刻想起来仍然是让人嘴角上扬的回忆。还记得第一次来廉江考察的那个晚上,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熟悉,就像是约上几个好友出来吃吃夜宵,然后第二天一起回家。
到了康复村,村民见到我们都很开心,探着身子仿佛在努力寻找出自己熟悉的营员,被村民记住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满打满算,我们和村民相处了5天,在这些日子里,我们一起制作门牌,制作相册,一起看电影,一起吃饺子,互相都很珍惜能在一起聊天的时光。石岗嶂的村民大部分都是讲白话,此外多多少少会几句蹩脚的普通话,看得出来,村民在努力地学习普通话,不会讲白话的志愿者也磕磕巴巴地学白话。我们彼此为了能够多聊上几句,都愿意费尽心思学习,这种感觉很奇妙,很美好。在这里语言不是沟通的障碍,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能够明白对方的心意。

傍晚和村民聊天
让我感触比较深的还有村民对如今的状况的感慨。因为搬迁到新房子,很多村民认为没有在老房子时那么快乐,也由于湛江地区近来少有工作营志愿者进村,村民有一些失落的情绪,常常听他们提起,“以前的志愿者来到这里很辛苦的,房子也是他们建的,水管也是他们拉的,真的很感恩......”“很舍不得以前的老房子,所有的东西都搬过来,都不能扔,以后工作营的学生还要来的。”“以前的学生经常回来看望我们,现如今很少来了。”原来,前辈们做的这些事情都被村民牢牢记在心中,惦念着,牵挂着,久久不息。
这期营营员之间的感觉很特别,面对一群即将毕业的社会人,晚上开完例会后,从工作聊到感情聊到家庭,激烈地争论着所谓的人生观价值观,争得面红耳赤之后又面面相觑忍不住大笑起来。工作营就是一个可以让人放下戒备,敞开心扉的地方,我刚开始还有点担心大家都要毕业了,会不会过于放松随意,但是大家都很自觉,都更懂得互相照顾,就是这样轻松而又有条不紊的节奏,一切都让人感到很舒服。

离开村子前和村民告别
无数个瞬间,我想把时间停留在那一刻,以前参完营都会跟大家说“分享会见哦”,但是这一次,我们不知道是否还能如愿再见,是否还能再跟其他人分享我们这期营的点点滴滴。
营后
我常在想,我们何德何能收到村民如此贴心周到的关心和照顾,即便是对待素未谋面的我们,依然当做自己的至亲对待。很多人评价我们下乡是做好事,是去帮助村民,然而更多时候,我们是互相的,平等的,甚至更多的是村民在帮助我们。我们彼此温暖着,陪伴着,牵挂着。
好多人说毕业了就不能继续参营,就不能经常见面,觉得很遗憾,我倒不这么认为,因为我知道毕业的人不会离开,只是换一种方式继续支持工作营,我知道现在我身边的这群伙伴,即便有一天不在身边了,依然能感受到彼此互相支持的心意,这就够了。
作者:黄舒婷
图片:1906廉江石岗嶂工作营营员